近日,上海一超市内一名女子腰部以下卷入扶梯,事故引发民众对电梯安全的关注。据统计,我国投入使用的电梯超过1000万台,电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的维护保养,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?一起看记者调查。
上海对自动扶梯“卷人”事件立案调查
据悉,当时扶梯的一级台阶踏板掉落,这名女子正好踏入其中被卷入扶梯。由于扶梯内部结构复杂,消防救援人员只能通过电动扩张器和液压撑杆,对被卡部位进行扩张。事故导致该女子身体大面积受创,皮肉分离且多处骨折。
事故发生后,当地成立调查组展开立案调查。据初步判断,事故直接原因为自动扶梯踏板固定环位移、松脱导致踏板脱落,上下两侧踏板缺失,保护装置失效,致使自动扶梯未能自动制停。
然而当地市场监管人员介绍,一般电梯维保要去机房、进井道以及电梯轿厢,这几个项目基本上要花费二三十分钟的时间。
为满足两人维修要求,带“纸片人”作业
在福建厦门市湖里区某医院,执法人员发现,电梯的油杯缺油,底坑的卫生较差,层门上坎未保持清洁,纸质记录上却显示这些项目已按规定完成。据了解,油杯主要为电梯导轨等运动部件提供润滑,油量适宜才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。
随后,执法人员调取了智慧监管平台查看了维保记录,发现是两名都姓郭的维保人员在对这部电梯进行日常维保,也都按规定上传了现场维保照片。
奇怪的是,其中一位“维保人员”表情僵硬,始终保持一个姿势动作,而且拍照时似乎不肯露脸,有一次甚至只露出了眼睛以上部位。
执法人员发现事有蹊跷,于是调取视频查明真相。结合监管平台上面的互拍照片,执法人员确定,这个“维保人员”是一个“纸片人”。原来,电梯维保人员用假的人形立牌代替其中一名作业人员,放在轿顶拍照上传,企图蒙混过关。
《厦门经济特区电梯安全管理条例》规定,实施维护保养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,并不得少于二人。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,在今年的7次维保作业中,这名维保人员有6次属于单人维保,另外一人均是“纸片人”,而这个做得格外逼真的“纸片人”原型就是他的同事。如此用心良苦的伪装,就是为了应付监管平台两人到场的打卡要求。
除了利用“纸片人”之外,调查中还发现另外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操作。在一家商场中,维保人员在作业时,不仅没有佩戴安全帽,还故意省略了一项重要操作环节——电梯五方通话系统测试。
完成一台电梯的维护保养
根据现行的《电梯维护保养规则》有关规定,电梯的维保项目分为半月、季度、半年、年度等四类。
在对电梯轿厢的维保情况进行核验之后,检验专家和维保人员一同进入井道,对电梯轿顶和底坑的停止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进行了检查。
电梯维保人员面临较大缺口
如此严谨的工作流程,在某些维保公司那里却成了“走过场”,据特种设备专家介绍,目前一台住宅电梯的平均维保价格为一年4000元至5000元,最低可至2000元左右。近几年,我国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,但维保人员却面临较大缺口。
行业流动性大、老师傅稀缺是电梯维保行业用工面临的困境,高强度、低回报导致维保人员流失,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越来越少。维保工作的“人机比”也难以得到合理控制。
住宅电梯维保经费不透明 缺乏监督
记者调查中发现,住宅电梯一般归全体业主所有,电梯的维保往往授权委托物业公司负责。不过,一些物业公司对电梯的维保经费使用并不是专款专用,既不透明,也缺乏监督。
专家表示,一部电梯一年的正常维保费用一般在5000元左右,但不少物业公司贪图便宜,大多选择报价最低的维保公司,最低的一年可能只有800到1000元。而电梯的真正所有者和使用者,完全没有话语权。
针对电梯安全领域突出问题, 2023年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《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部署开展电梯事故隐患排查整治,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集中消除事故隐患7.7万个,曝光典型案件116起,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9家,并将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,消除事故隐患,保障人民群众安全、放心乘梯,同时也将持续保持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查处。
信息来源网络
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